白光LED珠广泛应用于生活中,但白光LED珠的光衰减也是最严重的LED珠之一。下面,我们将介绍白光LED珠的几种光损失。
原因一:白光的产生和显色指数的提高
蓝光芯片和荧光粉是产生商业白光LED的主要方式,图1是蓝光芯片和YAG:从白光光谱图可以看出,由Ce3+荧光粉组合而成的白光LED光谱分布在整个可见光波段,峰值靠近人眼视觉曲线的峰值。因此,该方法生产的白光LED发光效率(流明效率)较高,显色指数可达70以上,接近传统太阳能灯,可满足普通照明需求。
为了提高蓝光芯片+YAG荧光粉法产生的白光LED显色指数,可以通过引入发射峰值在490nm以上的硅基氮氧化物青色LED荧光粉、紫光LED芯片和发射峰值在630nm以上的红色LED荧光粉来弥补。
正常情况下,适当添加红色荧光粉可将显色指数提高到80以上,然后引入青色荧光粉可获得90以上的显色指数。在此基础上,增加紫光芯片可获得全光谱白光LED,显色指数可接近日光100。
二是光致发光能量损失的原因
蓝光LED芯片+荧光粉产生白光的关键物理过程之一是光发光,即荧光粉会产生蓝光的其他波长光。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失去能量。损失包括三个部分:
一是荧光粉从低能级到高能级的量子效率损失,向高能级的粒子数少于吸收的蓝光光子数;
二是荧光粉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,存在非辐射跃迁造成的辐射发光量子效率损失,发射的可见光子数少于向低能级跃迁的光子数;
第三,单个蓝光的光子能量高于荧光粉转换后发射的长波长光子能量。当光子数相同时,相应的辐射通量较小。
首先,两种能量损失是光子的数量,改进荧光粉的配方和制备工艺,提高荧光粉刺激和发射的量子效率,可以减少这两部分的能量损失。
第三种能量损失是由不同波长光子本身的能量不同决定的,这是由光子的物理性质决定的。改变工艺不能减少这部分能量损失。在目前的白光LED中,上述三部分的损失约占蓝光能量的20%-30%。
三、提高显指发光效率损失的原因
由蓝光LED芯片+YAG荧光粉制成的白光LED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。一方面,由于YAG荧光粉商业化早,工艺和技术成熟度高,荧光粉刺激和发射的量子效率相对较高。另一方面,YAG荧光粉的发射波长峰值位于人眼视觉函数的峰值附近,流明效率高。青红荧光粉的发射峰值远离视觉函数的峰值,流明效率低。掺入青红荧光粉后,在提高显色指数的同时,必须接受发光效率的下降。
正常情况下,显色指数由70提高到80,发光效率会下降10-15%,显色指数由80提高到90,发光效率会下降10%左右。
4.菲涅尔在界面上的损失
光子从LED芯片源层(PN结)发射到空气中,需要通过芯片和包装胶、包装胶和空气两个界面,因为两个界面的材料折射率不同,光通过界面,部分光反射,反射光的很大一部分会被吸收和丢失。这种界面反射光造成的损失称为菲涅尔损失。菲涅尔损失的大小与界面两侧光学介质的射击率和折射率差有关,定量分析非常复杂。一般来说,折射率差越大,菲涅尔反射就越严重。
原因五、全反射损耗
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媒体时,当光的入射角大于某个临界值qc时,界面上会发生全反射,称为全反射角。
LED芯片制造的材料是高折射率的半导体材料,折射率大于包装胶和空气的折射率。因此,LED芯片和包装胶的界面、包装胶和空气的界面只能通过小于一定入射角的光。这部分光形成以全反射角为半角宽度的锥形,通常称为光的“逸出锥”。
蓝光芯片的主要材料是Gan和蓝宝石,典型折射率分别为2.45和1.78;包装胶主要是环氧树脂和硅胶,典型折射率分别为1.42和1.51;空气折射率接近1。
当Gan进入硅胶时,全反射临界角为38.050;当Gan进入空气时,全反射临界角为24.090;当蓝宝石进入硅胶(对应倒装封装)时,全反射临界角为58.030;当Gan进入空气时,全反射临界角为34.180。可见,从增加全反射临界角的角度来看,倒装技术也有利于提高芯片光提取效率。